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索引号:010805443/2022-00004
发布机构: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2-04-15 15:16:02
名称: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工作要点
有 效 性:有效 文号:

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2-04-15 15:16:02 浏览次数:

      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总体安排,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以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着力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创新突破提升年”八大行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艺术创作质量提升、全域旅游创建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宣传营销推广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提升、舆论宣传引导提升、作风能力提升),全力推进我市文化广电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在全市“一四五十”发展大局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闯出新路子、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做这一伟大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2.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内涵,深刻理解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理解“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十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
      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谋划好开展好完成好各项重点任务,提升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工作水平。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组织好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用好局系统各级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抓好文旅场所载体阵地,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4.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局系统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常抓不懈,坚持把学习“四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用初心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特色优势,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5.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检验收成果,总结推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宝鸡做法、宝鸡经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宝鸡品牌。不断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宝鸡美术馆等配套设施,推进易地搬迁村、城市老旧小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和智慧化改造,推进“一县(区)一书城、一街一书吧”工程,深化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加强镇(街)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抓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镇街创建活动,组织做好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6.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宝鸡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持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鼓励实行错时、延时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等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城乡流动文化服务,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文化服务,把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

       7.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精心策划举办民间锣鼓大赛、广场纳凉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不断拓展群众文化参与度。组织好宝鸡大剧院、宝鸡音乐厅常态化运营,全年举办高水平演出不少于130场次。完善“百姓看戏、政府买单”惠民演出机制,完成“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不少于1200场。

       三、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8.鼓励引导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为目标,按照“市级有品牌、县县有剧目、一县一精品”的要求,指导全市各级文艺院团常态化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实践,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抓《擀面皮》《祥云楼》《焦裕禄》《忠烈千秋》等重点剧目的创排打磨,力争推出10部以上展示地域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充分挖掘秦腔秦乐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市场价值,加快组建陕西秦乐乐团,开展“西秦腔”“秦乐”西北地区、珠三角交流展演活动,打造“西府秦乐”特色文化品牌。

       9.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文艺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大对剧本、编导、作曲等优秀创作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大力推进文艺创新,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注重人才培养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艺术观摩和采风活动,举办全市剧本创作研讨会和文艺创作培训,发挥好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以创作培养人才、用人才推动创作的良性发展。

      10.强化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国有院团内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努力把国有院团建设为“省内有地位、西部有名气、全国有影响”的文艺主力军,更好的发挥在政策宣传、惠民演出、舞台艺术创作、艺术普及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并支持民营文艺院团繁荣有序发展。以宝鸡大剧院、宝鸡音乐厅、工人文化宫、广电大剧院、千阳大剧院、岐山大剧院等剧场为依托,促进文艺院团与剧场深度合作,以团带场、以场带团,实现院团剧目生产与演出的有效衔接,培育做大演出消费市场。

      11.持续做好文艺展演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上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以讴歌新时代为主题,策划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优秀剧目展演、社区文艺汇演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文艺活动。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等全国性展演活动,展示艺术创作成果,讲好宝鸡故事。

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

      12.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挖掘宝鸡非遗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全面提高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出台《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做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遴选推荐和市级非遗传承人评审命名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批非遗就业工坊建设,加快推进宝鸡美术馆非遗精品展厅建设,打造宝鸡的“非遗会客厅”。

      13.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增加景区非遗元素,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持续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购物节”、非遗原创视频大赛等宣传展示活动,积极争取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在我市举办。

      14.提升非遗转化利用效能。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围绕西秦刺绣、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凤酒酿造技艺等宝鸡特色非遗资源,鼓励进行非遗主题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支持文创企业加强非遗商品开发,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相关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壮大非遗产业规模。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支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

      五、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5.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强对眉县、凤县、陇县、扶风、金台创建工作的指导,全面提升县域旅游发展综合竞争力,力争实现我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零的突破。支持麟游、陈仓、岐山等县区对照创建标准扎实做好省级创建各项基础工作,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70%以上县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争取早日通过省级验收。

      16.注重精品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加强对太白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和太白鳌山滑雪度假区国际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推动关山草原5A级景区创建尽快纳入全省创建计划,支持大水川-九龙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岐山周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支持凤翔东湖、凤县灵官峡等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周秦文化、秦岭山水、西府民俗等优质资源为核心,不断完善“全景宝鸡、全季皆宜、全业互动”的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产品体系,切实增强宝鸡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17.完善旅游公共设施。优化旅游公共设施布局,增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标识体系建设,完善第三方卫生间、母婴室、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节假日主要旅游道路交通组织、运输服务保障、旅游目的地拥堵预警信息发布,合理设置观景台、停车点、自驾游驿站和房车营地,科学规划建设景区停车场、内部交通、便民设施和标识标牌,提高旅游目的地进入通达性和便捷性。

      六、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18.强化项目驱动。坚持项目清单化、责任唯一化、推进节点化,紧盯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方才关文化旅游综合体等50个年度市级重点文旅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促开工、赶进度、保质量。坚持应开尽开,能开快开,紧抓西府天地文化旅游区、北首岭仰韶文化旅游组团等“十四五”重点项目实施,持续扩大文旅投资增量。加大中省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围绕政策导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做实做优项目储备。精准出击开展文旅招商引资,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落地,实现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19.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创建任务,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以创建为引领,将文化、旅游、商贸、体育等有机融合,推动文旅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扩容提质。以石鼓·文化城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西府老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为引领,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业态齐全、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高品质文旅休闲消费聚集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民俗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常态化开展夜间文旅促销活动,做强做优“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催生消费新动能。把握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体育旅游的黄金发展期,立足鳌山滑雪场、必捷滑雪场、太白山滑雪场等冰雪体育资源,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品牌。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推进文旅产业资本、资产、资源整合,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增强资本运营和市场化投融资能力,夯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坚持精益求精,推出更多高品质的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及旅游演艺等产品和服务,开发更具体验性、互动性的文旅融合项目,更好满足大众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通过重点打造、示范引领、集中推广等手段,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培育一批优质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领域,建设一批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提供优质服务,持续做大做强研学旅游市场;依托宝鸡独特的秦岭山水资源,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秦岭生态休闲旅游带;以“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太白山“中国药谷”、麟游县“避暑胜地”、凤县“中国天然氧吧”等康养休闲品牌为支撑,推进旅游和健康、养老、中医药相结合,构建宝鸡康养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打磨提升《凤飞羌舞》《封神演义》《鬼方之战》《神马》等演艺作品,谋划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积极社会效应的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旅游演艺加快发展;突出地方资源特色,引导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更具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七、深化宣传营销推广

       21.做好重点宣传营销工作。以特色活动为引领,以立体营销为核心,以对外交流为突破,整合市、县、景区宣传资源,精心组织开展好第十一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等12项重点文化旅游品牌宣传营销活动,抓好《宝鸡市“引客入宝”旅游奖励办法》的落地实施,持续拓展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全面做“火”宝鸡旅游、做“旺”宝鸡人气,力争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

       22.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按照“抱团发展、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加强与西安的对接交流,联手打造精品线路,延伸服务链条,共建西宝一体大旅游圈。借助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旅游合作联盟,以广元、成都等周边主要客源市场为重点,开展走出去推介营销活动,持续巩固周边地区和毗邻省区主要客源市场。以“青铜文化”“周秦文化”“秦岭文化”为主题,策划举办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会活动,进一步扩大宝鸡城市的影响力。

       23.加强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完善文化旅游全媒体宣传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媒体的宣传力度,加强与百度、马蜂窝、喜马拉雅等线上平台及腾讯、网易、新浪、华商网等旅游类网络媒体的合作,提高“两微一端”运营质量,组织开展“宝鸡文旅”短视频营销活动,打造全媒体传播链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宝鸡文旅形象宣传。

       八、强化市场综合监管

       24.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完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加强执法保障,全面推进市县两级执法队伍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清浊行动”,常态化开展暗访评估和巡查检查,及时查处和整治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文旅市场秩序。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实践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文明旅游提示引导,传递文明旅游新理念、新风尚。持续巩固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果,推动涉秦岭地区农家乐、旅游景区的规范化、长效化监管。

       25.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文旅服务专题培训,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职业形象建设,增强职业自信,树立行业新风。推行服务质量承诺制度,推动旅行社和旅游企业的产品创新,提升星级饭店、特色民宿、主题酒店服务标准,提高旅游餐饮品质,全力打造宝鸡文旅服务品牌形象。

       26.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抓细抓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防控能力建设,严防疫情通过文旅途径传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及应急防范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迅速响应五大原则,全面压实县(区)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景区管理经营机构等各级责任,强化旅游安全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九、增强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

       27.强化主题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我们的新时代”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汇聚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找准切入点,明确着力点,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系列报道,做大正面宣传、做强主流舆论。把握媒体融合发展方向,推动广播电视和新兴媒体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上共融共通,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28.加强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不断加大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力度,努力生产更多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品牌节目栏目和融媒体产品,对标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重点发力,力争全年被省级以上媒体采用稿件不少于500件、中央级媒体采用不少于30件。深入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加强网络视听内容建设,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壮大网络主流舆论声势。

       29.筑牢安全播出防线。持续加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阵地管理和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逐级压实责任,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部位的值班值守,全力确保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保障期全市广播电视的播出安全、设施安全和网络安全。严格落实节目“三审三校”和“重播重审”制度,加大对网络视听节目直播、短视频有关平台的日常监管,扎实开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二期项目建设,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0.推进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全覆盖。坚持统筹发展,分级负责,加强对已建成应急广播的规范管理,积极拓展在文化传播、疫情防控、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广播体系在基层治理和服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主体责任、落实专款专用、完善资金配套,高质量完成在建应急广播体系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补助,尽快启动金台、渭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我市在省内率先实现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覆盖,争取全省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十、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31.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重一大”制度,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盯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融入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做到“八个纳入”,落实“23221”机制,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充分发挥文化广电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作用,加强阵地管理,强化舆论引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文化育人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战斗力,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33.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全面加强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和整治文化旅游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局系统廉洁文化建设,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