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动态 > 文旅动态

宝鸡周文化系列活动常态化演出国庆专场巡礼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1 14:27

金风染叶叠千嶂,玉露凝香满陈仓。当国庆的红与中秋的月在宝鸡的秋空交相辉映,陈仓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周礼与古乐穿越三千年时光缓缓流淌而来,衣袂翩跹的舞者,踏着礼乐之步唤醒西周风雅——一场以“周”为名的文化盛宴,伴着金秋的醇厚意蕴,在这周文化发源地热烈铺展。
  作为宝鸡市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市艺术剧院、市戏曲剧院承办的“周文化系列活动常态化演出”,自2025年10月启动,将持续至2026年9月,演出中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可赏、可参与的文旅体验。
  国庆期间的专场演出,以15个精品节目、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触摸生动的周文化脉搏,感受“礼仪之邦”“周文化发源地”的独特魅力。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文化盛宴从今年10月至明年9月,将持续开展不低于100天,涵盖每周六、寒暑假期的常规演出性展演,以及国庆、春节等重点节假日的主题演出,并计划逐步从陈仓老街拓展至西府老街、钓鱼台、周文化景区等点位,形成覆盖全市的周文化特色常态化演出矩阵。
  周文化系列活动常态化演出总导演、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麻艳介绍,自今年8月下旬起,100余名演职人员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他们中既有市艺术剧院、市戏曲剧院、市群众艺术馆的专业演员,也有宝鸡文化企业中的文艺爱好者,还有从市群众艺术馆“人才库”中选出的各行各业的表演者。大家带着对周文化的热爱,共同为这场常态化演出注入活力。
  此次演出的各个节目,是在今年5月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把优秀的节目进行筛选、完善、提升之后再次创排的,各个演出团队始终坚持“立足本土、常演常新”。节目创排时,因为涉及多个单位、企业和社会人员,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统筹下,大家通力配合。
  此次演出通过舞蹈、古乐演奏、诗词吟诵、情景短剧等多种形式,还原西周日常礼仪与宝鸡历史典故,“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挖掘周文化资源,让深厚的历史底蕴转化为可参与的现代文旅体验,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助力宝鸡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10月2日傍晚,陈仓老街中心广场围满了观众,随着古乐奏响,20多名演员身着周代礼服,迈着整齐的步伐演绎《周礼华章》,庄重典雅的礼仪和舞姿,瞬间将人们带回三千年前的西周,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这场国庆专场演出,是常态化演出中的“重头戏”。自9月29日至30日预演,国庆期间正式开演。
  演出期间,从下午3点持续到晚上8点半,15个节目在陈仓老街中心广场、落日剧场、河堤露台等多个点位轮番上演,既有《周礼华章》《礼序》《诗经里的宝鸡》三个周文化品牌节目,也有《周风礼韵》《漫步寻音》《周公吐哺》等乐舞、音乐表演,还有《“周游”cos》游演、《海棠花开》快闪等年轻人喜欢的表演,以及《技绽秦声》秦腔展示、互动环节,全方位展现周礼、周乐、周舞和秦腔的独特魅力。
  在陈仓老街中心广场,《礼序》正在进行周制礼仪展示,配合演出展示的演员闫志杰扮演的“姜太公”受到很多游客喜爱,大家一边合影一边感叹。
  在落日剧场,《诗经里的宝鸡》正以情景诗古乐演奏、诗词吟诵、互动体验的形式,演绎《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诵声搭配悠扬的古琴,让游客直观感受到古人的浪漫。因为游客反响太热烈,主办方又临时加演了好几场演出。这个节目不仅美,更让周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河堤露台上,《周公吐哺》以乐、舞、朗诵、情景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着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内街沿路,《漫步寻音》的演员们进行随机演奏,游客随手就能拍出一张或古乐或现代音乐表演的生动照片。
  在当当广场上,《霓裳周礼》生动展示着周代士农工商的服饰与四季礼服。同时,现场还有周代婚礼的展示,让游客一起感受三千年前的婚礼之美;身着周服的先生教授学生们朗读《诗经》的表演,也让游客们不禁跟随一起沉浸式朗读。
  国庆中秋期间的连阴雨,未打湿演职人员的热忱,更未冲淡游客驻足观看的热情。“除了大雨情况下没演成,其他时候即使阴天、小雨,我们也照常上场。”市戏曲剧院院长杨朝霞说,剧院负责的《梨园雅韵》和《技绽秦声》两项节目,轮番在广场大道开演时吸引了众多戏迷。
  《梨园雅韵》主要表演秦腔传统戏《火焰驹》里的经典折子戏《表花》,因其欢快的唱腔,深受游客喜爱;《技绽秦声》则展示挂画、甩手帕、变脸、吹火等秦腔绝活,现场还邀请戏迷上台互动。
  市艺术剧院院长袁帅介绍,剧院有29名演职人员参与此次演出,不少演员曾参演大型舞剧《青铜》,对周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
  在岐下小院、河堤露台,《周韵悠扬》《古调新弹》《西周雅韵》古乐、乐舞演出轮番上演,悠扬的琴声为老街增添了几分雅韵。
  国庆中秋期间的“周文化系列活动常态化演出”不仅吸引了宝鸡本地市民,还辐射到周边省市,因为前期预热、宣传充足,不少游客因演出专程前来,带动了陈仓老街的餐饮、零售、住宿等消费。
  “我们希望通过演出,让周文化成为宝鸡的‘流量密码’,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常态化演出,后续还会通过银杏音乐节、海棠乡村音乐汇、《封神演义》实景演艺、精品剧目等多项演出活动,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绘就周文化IP+旅游、农业、商业、消费等多维模式的宝鸡文旅发展蓝图。
  此次常态化演出活动累计吸引逾20万人次参与,同期推出的三首原创周文化歌曲线上浏览量突破1000万,观看人数超230万,点赞量达50万次。
  华灯初上,陈仓老街的灯光与古乐交织,西周雅韵的古琴声在河堤露台缓缓流淌,游客的笑声与掌声回荡在街头。这场跨越三千年的文化对话,不仅让周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让“周礼之乡”的名片愈发鲜亮。此次活动,会让更多人了解宝鸡、爱上周文化,让周风雅韵浸润更多人的心田,为宝鸡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X